yh86银河国际(中国)官方网站

最新动态

E20报道:国祯环保:行程万里不忘来路 二次创业携手共赢

发布日期:2020-06-15 浏览次数:18981

编者按:继2010年之后,时隔十年,国祯环保强势回归“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这也是国祯环保第五次获此殊荣。在6月12日的“2020(第十八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国祯环保董事长李松珊带来了企业发展方面的相关分享内容。对此,E20环境平台推出了《国祯环保:行程万里不忘来路 二次创业携手共赢》专题报道。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赵利伟

李松珊介绍,在E20环境平台共举办的17届水业评选上,国祯环保是唯一一家至今仍在水务领域十大影响力榜单上的老牌民营企业,这其中的艰辛和付出实属不易。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她表示,国祯环保抓住了中国水业市场化进程的契机,是国内最早一批参与市政水务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民企,依托“四核+两翼”的战略,公司着力打造“技术+运营”核心优势,以市政污水、村镇污水、工业污水、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市场拓展方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李松珊现场分享内容:

行程万里  不忘来路

一、抓住契机进入环保行业

国祯环保由李炜先生创建于1997年,2014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目前发展为拥有135个独立核算主体,80余家分子公司,及拥有水务运营、环境工程、设备制造、管网、水环境、麦王环境、膜科技、设计研究院8大事业部,近三千人员工队伍的专业环保集团。李松珊表示,一路走来,公司经历了各种困难和考验。

2000年,国祯借助收购安徽中联环保进入环保行业;2001年公司敏锐抓住中国水业市场化进程的契机,成功中标我国首批BOT项目;2003年中标的合肥污水处理厂BOT项目,与国开行进行合作,采用特许经营权的质押方式进行贷款,这在当时是一个金融创新。

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着力打造“技术+运营”核心优势

有了长期运营的资产后,国祯环保很快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即开始着力打造技术实力。公司2004年起积极承担国家863课题,组建国祯设计研究院;2006年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8年首次获得华夏奖、建设科学技术奖;2009到2012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开始主持国家科技重大课题并高分通过课题验收。李松珊认为,现在屡屡提及的“技术+运营”,实际在当初就做了很多储备,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国祯环保意识到实施厂网一体化势在必行,于是在2011年正式建立厂网一体化运营的业务,当年中标深圳市龙岗区排水管网及泵站托管运营项目,长度超过一千公里。

李松珊说,国祯环保还是最早一批提供村镇污水整体解决方案的环保公司。公司2013年以DBO模式中标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2015年,公司收购了挪威专业化的一体化小型污水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引进二次开发,形成自己独特的村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和研发能力,而这也成为国祯设备制造板块的核心技术优势。

同年,国祯环保瞄准了工业废水第三方治理带来的工业污水的商机,收购了行业内的麦王环境,补齐了的短板。2015年跟随国家PPP的浪潮,国祯成为第一批参加PPP的环保公司,那之后的三年内公司陆续中标了合肥小仓房等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项目。

2017年,国祯环保引进美国的先进流域系统的管控理念,强调以污染源调查、空间数据库、动态模型、智慧运维为核心,提供系统化和动态化的水环境解决方案。公司以这个技术为基础,中标了安徽阜阳城区的水系PPP项目,并且在技术标上都是第一名。这个项目号称用卡车拉标书,竞争异常激烈,中国水网曾就其做过系列报道,备受业界关注。

资本运作方面,国祯环保在2011年引进了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丸红公司成为公司的二股东,大大促进了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的提升。2014年的上市又促使公司各项业务进入发展的第二个高峰。2017年,丸红公司将股份转让给安徽省铁路基金,这之后,国祯在资本方面实施了增发和激励措施,逐渐具备了混合所有制的雏形。

李松珊表示,国祯23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国祯环保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专业化公司,也是一个勤勤恳恳积极进取的创新型公司。

三、不忘来路产业报国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危机。国祯环保带领广大员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生产经营攻坚战。在此期间,公司上下有效防御疫情,克服各种困难,尤其物流受阻、交通受限的困难,保障正常的生产经营,以确保今年的业绩不受较大影响。李松珊表示,公司年度目标不变,根据一季度公报,公司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正在力争实现年度过半业绩过半的目标。

在运营质量和管理方面,国祯环保提出“双零工程”——确保水质达标零事故,员工健康零疫情。国祯环保有三千多名员工,在疫情期间,公司郑重提出并履行了“双零承诺”——不让一位员工因为疫情离职(零离职),不让一位员工因为疫情降薪(零降薪)。

作为安徽省的知名企业,国祯环保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依托国祯集团的党委和国祯慈善基金会这两大平台,公司组织募捐了大量善款,并将其全部用于社区、医院等社会一线的抗疫单位的物资救援和健康防疫。


二次创业 跨越发

目前我国水务行业处于市场化改革阶段,水务行业具有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化不足、区域格局明显、行业集中度较低等特点,随着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服务需求将逐步凸现出来。

李松珊认为,在未来几年里,水务行业将发生一系列巨大的变革。而在这巨变时代,国祯环保将未雨绸缪,积极迎接挑战,迈进二次创业,实现跨越性发展。

一、行业转型期 混改进行时

分析改革创新新变化的形势,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生态环境治理也呈现出外热内冷的新态势。生态文明战略及两山论,对环境治理提出面向效果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也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资本热潮骤然退去与环保督察不断加强的双重压力下,环保行业也进入了转型的阵痛期。PPP项目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更加突出强调绩效捆绑及约束,未来系统化、生态化和智慧化将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纲领性战略。

现阶段,水务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混改进行时。通过改革提高央企的创新力、竞争力和活力,同时也使民企资产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李松珊说,据有关数据分析,目前央企已有30余家进入水务行业,这正是顺应了当下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行业形势。

二、提质增效 跨越发展

水务企业正面临技术升级换代,管理提质增效,包括服务高效完善,以及设备更新和改扩建的机遇和挑战。在这风险隐患多重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复杂残酷的外部环境和严峻的金融环境,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还有全球疫情爆发的影响,未来将机会与挑战并存。

国祯集团和国祯环保借助着敏锐的战略眼光,依托自身的格局理念的提升,以及运营技术管理创新的优势,助力于国祯环保再次腾飞,为水务行业发展贡献国祯的力量。


从“治水”到“智水” 创新探索新模式

国祯环保依据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数字国祯、智慧水务”数字化创新发展战略,将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手段,从重资金、重资产的传统型运营模式逐步转向为提供快速可复制的“技术+运营”轻资产的平台服务型运营模式;从领导的智慧到体系化的管理;从传统水务到智慧水务;从传统运营模式到平台服务型运营模式;从企业自身到整合行业全价值链管理。

在运营方面,国祯环保进一步推进标准化、专业化、精益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通过精益化的运营平台,通过物联网的数据平台,以及智慧管网平台,对各项指标实现实时跟踪,打造具有国祯特色的数字化、平台化的智慧水务。

在创新方面,国祯环保逐步探索三个新模式:

一是从“分散”到“协同”的业务创新模式。通过标准化、数字化的手段,打造从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到智慧运营的纵向全生命周期体系,以及面向厂站网河湖岸全业务的体系,最终将各业务板块从分散发展转变到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

二是从“治水”到“智水”的技术创新模式。开创建立“标准化、专业化、数字化”三核驱动,建立技术研发、产业化研发的体系保障,依托院士工作站、重大水专项、数字模拟实验室,强化前瞻性技术、系统性技术、研发与智慧水务领域的创新研发。

三是从“共建”到“共赢”的合作创新模式。注重打造水务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水务行业数字化、智慧化生态圈,从而建立标准化体系支撑、专业化技术保障、平台化服务能力和产业化全面协作的格局。

未来3-5年,水务行业将紧紧围绕长江流域大保护、黄河流域大保护两条主线,一江一河、一南一北,同时并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均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国祯环保将把握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流域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工业废水“第三方治理”的机会筑梦腾飞。

市政污水提质增效项目:亳州市城区排水设施PPP项目

淮南黑臭水体水质提升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运维(EPC+O)一体化项目


国祯环保针对不同规模、不同水质要求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实施平台,并侧重技术方案优化和后期运维,目前单体最大面积已达70万平米。

针对村镇污水处理体量小、排放分散、水量水质不稳定、区域排放标准差异大等特点,国祯环保推出多种工艺路线整体解决方案。方案结合最新的物联网、智慧运营技术,具有布置节约化、占地面积小、设备选型通用化、检修维护成本低、运营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特点。

工业废水方面,国祯控股子公司麦王环境主要是做工业废水处理的,涉及到的是石油化工、钢铁焦化、制药食品等领域。

行业发展中的生态思维是应对新形势、新变化的有效手段,水务行业目前已形成了众多企业生态圈,国祯环保将继续加强与生态圈内其他企业的合作,互相促进,放大资源集聚效应,创新商业模式,共同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携手共赢。